尊龙凯时南京人大:回应百姓需求 立法普法齐发力
尊龙凯时官方网站参观宪法宣传教育展,接受学校赠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高诵《成人誓言》……3月27日下午,南京市“四仪”教育示范观摩活动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南师附中”)2023届学生18岁成人仪式在南京宪法公园举行,1800余名高三学生、家长代表参加仪式。
南京宪法公园全景展示宪法历史进程,于2022年12月9日起向市民开放。开放时间虽短,却已融入百姓生活,成为成人礼、集体婚礼等各种活动举办地和休闲打卡地。
今年,南师附中将成人仪式的地点放在这里,并作为南京市“四仪”教育示范观摩活动,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深度的仪式教育和法治教育。同学们参观宪法宣传教育展,接受法治精神的浸润,在宪法的指引下,更加明白了成人的权利与责任。
南京宪法公园由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推进建设。“我们立足南京宪法公园的‘人民公园’属性,坚持‘人民公园人民建,建好公园为人民’原则,突出宣传‘人民的宪法’、展示‘人民的力量’,‘由代表提议、与人民共建、让群众共享’的建设开放过程正是南京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告诉记者。
见微知著。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质量履行法定职责、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形成人大工作的南京经验和特色品牌,以助推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建设的丰硕成果,确保实现依法履职的良好开局。
3月27日下午,南京市“四仪”教育示范观摩活动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学生18岁成人仪式在南京宪法公园举行,南京宪法公园成为宪法宣传教育的“南京品牌”。(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2023年1月31日,产生刚18天的南京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召开首次会议,作出保证宪法全面贯彻实施的重大事项决定;当天下午,新一届南京市人大代表集体到南京宪法公园接受宪法教育;由人大代表们监誓,新一届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各专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及新任命人员集体进行宪法宣誓。根据地方人大常委会“保证宪法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遵守和执行”的神圣职责,南京市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履新之初连推3项重要举措,让履职从“宪”在开始。
1月31日,南京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召开首次会议,作出保证宪法全面贯彻实施的重大事项决定。当天下午,新一届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尊龙凯时各专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及新任命人员到南京宪法公园集体进行宪法宣誓。(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全票通过!”高悬的国徽下,随着59名常委会组成人员摁下表决器,南京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宪法宣传教育保证宪法全面贯彻实施的决定”。决定着重强化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各项要求,包括明确指导思想、细化履职要求、提升宣传教育实效、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等四方面内容,围绕开展礼敬宪法活动、加强监督检查等方面作出了创制性规定。
记者注意到,南京宪法公园被写进决定。规定明确,南京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鼓励和引导市属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组织在校学生前往南京宪法公园开展实境教学、现场研学等活动”,使青少年厚植宪法信仰,培养宪法精神。“这是省内首部针对宪法宣传教育和贯彻实施的重大事项决定。”南京市人制委负责人表示,该规定是充分发挥公园的平台阵地作用,深化宪法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实践的务实举措。
“把宪法宣誓的地点由人代会会场和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移到宣誓广场来举行,尊龙凯时这在南京人大历史上是第一次。目的就是警醒宣誓人时刻铭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把庄严的仪式转化为神圣的使命,把铿锵的誓言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研究室负责人说。
“新一届人大代表履职‘第一课’就是接受宪法教育,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审议的第一项议题、作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推动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这一连串动作充分彰显本届市人大常委会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坚定意志和决心。”这位研究室负责人表示。
“法律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治精神融汇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实践,应当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对宪法和法治的真诚信仰。”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宪法宣誓制度,在现有宪法宣誓主体基础上,研究扩大覆盖范围,要求全部公务员及各级人大代表进行宪法宣誓,并倡导全民参加宪法宣誓,教育引导社会各界增强宪法自觉、恪守宪法原则、履行宪法使命。
龙翔告诉记者,南京将以南京宪法公园这一“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为依托,深入学习习法治思想,将全市各级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宣誓与公民礼敬宪法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拉近宪法与每个公民之间的距离,推动宪法深入人心,走进人民群众,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努力打造宪法宣传教育的“南京品牌”。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计于民,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在立法中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是首个用四种颜色解析立法工作的地方人大,南京的“四色立法”也成为立法工作的一大特色亮点。比如:围绕铭记南京的“黑色记忆”,制定《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围绕保护与传承南京的“红色文化”,制定《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围绕保障南京市民的“蓝色幸福”,制定《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围绕推动南京的“绿色发展”,制定《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
南京还在全国率先探索对流域内单一物种进行联合保护协同立法,联合镇江市、安徽省马鞍山市等长江上下游城市,共同作出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法规性决定,以法治的力量守护长江南京段生态。2022年10月24日,由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推动、苏皖两省三市协同立法的《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正式实施。
1月10日至13日,南京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今年是南京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一年。2023年,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把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作为人大立法的优先项目,将组织实施好年度立法计划,拟制定修改5件条例,涉及安全生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燃气管理等;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围绕石臼湖保护、公共客运管理、轨道交通等工作,抓好市域治理和民生领域的“小切口”立法,持续推进区域协同立法。
据了解,南京市人大常委会2023-2027年立法规划编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坚持“突出重点、急需先立、体现特色、务实管用”的原则,切实把有限的立法资源用在“刀刃”上,持续增强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在高水平推进法治南京建设中彰显人大作为。比如,着力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发展、服务业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协助市委召开全市立法工作会议,明确今后五年的立法任务,切实将地方立法工作放在全市大局中谋划推进,将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重要决策部署、破解城市治理难题、回应解决民生诉求作为首要任务,更好发挥人大立法在改革发展中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作用,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提供可靠的法治支撑。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经济社会保持活力至关重要。南京市人制委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为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正在开展“保障和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事项决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规性决定”的相关调研工作,推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涉及的要素保障、规范引导、权益保护和创新发展等问题;将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决定的形式,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力求通过实实在在的法治“干货”举措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难题、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新时代催生的民主立法新实践。它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被称为反映民情、倾听民声、汇聚民智的立法“直通车”。
3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鼓楼区宁海路街道的天津新村社区实地了解相关情况。社区书记程媛告诉记者,天津新村社区是南京市首批被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社区。自2019年以来坚持并长期开展立法活动,先后已开展了《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条例》、《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草案)》和《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草案)》等11部法规草案的修改意见征集活动。最近的一次,是在2023年2月召开了《江苏省基层卫生条例(草案)》立法调研咨询座谈会。
社区结合居民实际情况,构建了“线上+线下”意见征集双渠道。通过微信群、QQ群等发布立法征求意见内容,与人大代表、联络员、网格员等保持实时互动,确保原汁原味收集反馈意见。
3月27日,位于鼓楼区宁海路街道的天津新村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组织居民开展立法法集体学习。摄影/施林
如今,这一“家门口的立法”不仅充分尊重民意,吸纳立法建议,还实现了服务的延伸,成为普法窗口和为民办实事的平台。
建设无障碍坡道,进行“宜居街区”改造;加盖玻璃顶棚,露天长廊变为遮雨长廊;垃圾分类亭房“搬家”,还百姓干净舒适……社区居民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了社区变美扮靓的多个例子,都是在立法征求意见中传递民意,最终推动相关民生难点问题的解决。
据了解,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18家。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于2018年扩面增选为88家。经过多轮调整优化,截至目前共有80家基层立法联系点,具体构成包括:一是各区人大常委会推荐的街道(镇)、社区(村)67家;二是有关行业协会6家;三是基层法庭3家;四是有代表性的企业4家。自2021年起,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开展基层立法联系点示范点评选活动,遴选出履职有特色有成效的单位,目前共建成7家基层立法联系点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联系点提质增效。
目前,南京市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展现诸多亮点。比如,秦淮区红花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征求做到三个“度”:听取意见有广度、体现民意有温度、发挥作用有力度。利用这一平台,协助市人大深入征集残疾人保障条例意见建议,切实把条例立在民心上。建邺区6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每年在区人大组织下开展法治宣传,包括开展地方性法规知识竞赛和法治演讲,以市人大制定的重点法规作为竞赛内容和演讲主题,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充分扩规的知晓度。浦口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区位优势,协助市人制委组织召开各种座谈会,直接听取涉及长江桥隧的基层单位的意见建议,促进民主立法、开门立法。栖霞区和园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认真参与电梯条例立法调研,积极发挥作用,将征求意见草案以海报形式在小区和科学园园区宣传栏张贴,对接小区物业和热心居民提出意见,有效扩大了宣传效果。
换届后,在总结以往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面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立法法修改后的新要求,南京市对立法联系点工作进行全盘梳理,针对存量过多、结构不均衡、功能发挥不充分等短板,正在谋划优化基层立法联系点结构和布局,将通过精简数量、完善结构,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在提高立法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增强社会治理效能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法律法规的制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过程中注重吸纳民意、汇聚民智,基层立法联系点、体验式立法、立法听证等成为立法工作的鲜明特色。
南京宪法公园游客络绎不绝,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接连在此举行,已成为南京传播法治文化、弘扬宪法精神的崭新宣传平台和长三角又一标志性法治文化地标;
贯彻习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及时回应民意期待,尊龙凯时不仅将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作为人大立法的优先项目,而且及时开展保障和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事项决定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规性决定的相关调研工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层立法联系点提质增效,正从参与立法向监督执法、促进守法、宣传普法深化,有效拓展公众参与立法的深度和广度,让每一部法规都能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民意的最大公约数……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继续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上勇于创新实践,在创制性立法上敢为人先,在服务改革发展中积极作为,更好地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不断推动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这是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给出的响亮回应。